读:方案解决一个企业的问题或企业的一个问题,方法解决企业的一类问题,原理回答企业管理一个领域的问题,原点则牵涉到所有企业的所有问题;企业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原点上找到答案。我们太重视方法、技术和招数了。必须要学会回归原点思考和解决问题!
使命:企业管理的原点
高可为
一、管理需要原点吗?
原点即起点、出发点(starting point)。谈到“管理的原点”这一陌生的话题,有人可能要质疑:企业管理难道真的需要所谓“原点”吗?即便找到了管理的原点,那么它又有什么用途呢?但是,我要说,管理为什么不需要原点?!那些卓越的企业从何而来?它们从何起步?它们的成就是偶然的吗?企业难道仅是一连串不相干业务和事情的叠加,背后没有一个起点和主线吗?!很显然,企业管理没有原点是不可思议的。
中国有一个成语“治丝益棼”,意思是说理丝不找头绪,结果会越理越乱。企业问题纷繁复杂,管理事务千头万绪,企业经营管理也必然要找到原点、理清头绪。沃伦•巴菲特说:“如果你能从根本上把问题所在弄清楚并思考它,你永远也不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!”中国古圣先贤讲:“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!”企业管理从根本着手,方可收到“振本末从、纲举目张”的效果。这就是探讨“管理的原点”这一话题的重要意义。
二、管理首先要管组织
说到管理,有的人说,管理就是管人。有的人说,管理就是管事。还有的人干脆说,管理就是管人、理事。其实,管理的首要对象既不人,也不是事,更不是物,而是组织。经营要依托组织,管理也要依托组织。同样的人才、资金和技术,在不同的组织中发挥的效用大不相同。组织是一个放大器。用德鲁克的话说,“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”。大公司的员工不是天赋异禀,大公司的老板也不是三头六臂,一切都是组织使然。
美国管理学者切斯特·巴纳德对组织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。他对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做了区分。他认为,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,是一个有目的、有意识地对两个以上的个体行为进行调整而产生的协作系统。他提出,共同目标、信息共享和贡献意愿构成组织的三个必要条件,而组织的有效性(Effectiveness)和能率(Efficiency)构成组织存在的两个充分条件。组织的能率解决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凝聚力问题,组织的有效性解决组织对外的适应性问题。上述理论翻译成中国人能理解的话就是:一帮人只有志同道合、同心同德、心心相印,才能干好一个企业,才能干成一番事业。
把个人的目标和集体的目标,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统一起来,从而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,确实非常难。组织就解决“一帮人怎么干成点事”的问题。“一个和尚挑水吃,两个和尚抬水吃,三个和尚没水吃”,是说这帮人不懂得组织。不懂组织,大家各抱私心走到一起,始乱之,终弃之,结果往往是组织不成功,个人也很失败。
三、管组织首先要定使命
“使命”这个词,中国人并不陌生,但多数情况下是在理想或道德层面探讨它。我这里所说的“使命”则是一个管理概念,或者说是一个组织概念。我曾经留意过国外的组织,无论是一家公司、一所学校,甚或一个培训项目、一家小旅馆,它们都有自己的使命宣言(Mission Statement)。他们总是先谈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(MVV:Mission,Vision,Values),再谈目标、策略、利润以及其他的东西。他们这么做是有其管理理论依据的。
管理大师彼得•德鲁克说:“一切工作源于使命,并与使命密切相关。”他这么看待管理:“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,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。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,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,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。”在他看来,使命不仅是管理的出发点,而且是贯穿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始终的一根红线。
组织是由人构成的,但不是所有的人群都叫组织。企业既不是一堆资产的堆积,也不是一群人的聚集,也不是一连串不相关业务的叠加。企业应该是有生命、有灵魂的。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曾经反复强调:“一个大杂烩的公司不可能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!”企业的灵魂就是它的使命。
四、把“使命管理”提上日程
方案解决一个企业的问题或企业的一个问题,方法解决企业的一类问题,原理回答企业管理一个领域的问题,原点则牵涉到所有企业的所有问题;企业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原点上找到答案。我们太重视方法、技术和招数了,很少有人回归原点思考和解决问题,这种状况真是令人痛心!
管理不是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,使命是组织逻辑和管理逻辑的起点。只有使命清楚了,才能谈得上领导、组织、战略及文化,才能谈及具体的目标和计划。管理的首要对象既不是人,也不是事,更不是物,而是组织;而对组织的管理是从规定其使命开始的。因此,认识企业从认识组织开始,管理组织要从规定使命开始。
目前,国内对于使命有很多的误解。一是把它当成是标语、口号之类的东西,挂在墙上宣传、宣传就可以了。二是把它当成一种“奢侈品”,认为是它只是大企业或企业赚了大钱以后才能玩的东西。其实,它不是“高、大、上”的东西,而是“生命型企业”的生存“必需品”。
PS:此为“2015中国本土管理实践与创新年度报告”约稿文章,编辑要求篇幅不超过2000字。后编入《互联网+:变与不变》一书。全文照录,不作更改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鲁中管理文化书院(微信ID:shangdaoba)原创文章,转载或摘编务必先与我们取得联系并获得授权!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处注明作者及来源。格式如下:作者:高可为;来源:鲁中管理文化书院(微信ID:shangdaoba)。转载或改编需经本号及作者本人允许,不得随意更改本文标题,不得随意删减附记PS部分内容。如有需要请在本公号首页对话框留言,或以其他方式与本号取得联系。本号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商业计划书案例库--按行业分类 | ||
•铸造化工 | •医疗健康 | •电子电路 |
•能源环保 | •轻工机械 | •房产建材 |
•物流交通 | •体育文化 | •旅游酒店 |
•食品农业 | •网络通信 | •生活服务 |
•企业服务 | •其他行业 | 更多>> |
可行性报告案例库--按行业分类 | ||
•铸造化工 | •医疗健康 | •电子电路 |
•能源环保 | •轻工机械 | •房产建材 |
•物流交通 | •体育文化 | •旅游酒店 |
•食品农业 | •网络通信 | •生活服务 |
•企业服务 | •其他行业 | 更多>> |
更多项目报告案例范文 |
项目建议书案例库--不分行业 |
项目申请报告案例库--不分行业 |
资金申请报告案例库--不分行业 |
商业计划书范文库--不分行业 |
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库--不分行业 |